集团主页
致敬英雄
日期: 2022-08-01 点击数:

忠诚使命、英勇无畏的排雷英雄杜富国,科技强军、为国铸盾的防护工程专家钱七虎,矢志报国、三巡太空的英雄航天员聂海胜……7月27日,中央军委在京隆重举行颁授“八一勋章”和荣誉称号仪式,三位推进新时代强军伟业的标杆楷模被授予“八一勋章”。

“八一勋章”是由中央军委决定、中央军委主席签发证书并颁授的军队最高荣誉。建军95周年之际,中央军委颁授“八一勋章”,充分体现了对英模典型的崇高敬意和高度褒奖,极大提振军心士气、激发昂扬斗志,激励全军汇聚起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而奉献的强大正能量。


杜富国:“你退后,让我来”


 

 


 

 


 

 

 

2020年,杜富国在陆军军医大学内。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你退后,让我来!”这感动了无数人的六个字,是杜富国面对危险时脱口而出的话。2018年,在一次边境扫雷行动中,杜富国为掩护战友身负重伤,永远失去了双眼和双手。
“排雷英雄”是怎样炼成的?时间拨回到1991年11月,在贵州省湄潭县兴隆镇太平村,一个婴儿呱呱坠地。“我给他取名叫富国,就是希望他长大后,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杜富国的父亲杜俊说。
杜富国的家门口是红军长征走过的路,就读的皂角小学则是当时收养革命烈士子女和遗孤的保育院。从小听长辈和老师讲革命故事,杜富国的心中早早种下了保家卫国的种子。2010年12月,杜富国穿上绿军装,戴上大红花,开始了自己的军旅生涯。
新兵训练结束后,杜富国被分到一个英雄的边防连队。他积极参加连队工作,多次被评为优秀士兵。2015年6月,得知要组建扫雷大队的消息,他主动报名。
杜富国报名参加扫雷大队,一开始是瞒着家里的。“直到富国已经加入了扫雷队,我们才知道这个信息。从事扫雷危险性这么高,要说一点都不担心,那肯定是假的,天下父母都一样。”杜俊说。
然而,在杜富国眼中,“为国家和人民奉献的人生,才是真正有价值的。”向连队党支部递交请战书后不久,杜富国与战友一起踏上了新的战场。
这个新战场,是被定义为“世界扫雷难度最大”的云南边境雷场。当地山高坡陡林密,只能靠人工排雷。由于地雷种类多、数量大,加之雷区存在自然沉降、滑坡塌方等因素,作业人员稍有不慎就可能触雷。
杜富国迎难而上。他努力学习扫雷知识,在一个半月时间里,将专业测试成绩从不及格提高到90分。很快,杜富国成长为精通爆破、搜排、销毁等各项技能的排雷兵,还探索出人工搜排“十六字要诀”,有效提高了排雷效率和安全系数。
2018年10月11日下午,南部战区陆军云南扫雷大队在云南省麻栗坡县某雷场进行扫雷作业。杜富国与战友艾岩在一个爆炸物密集的阵地雷场搜排时,发现一个少部分露于地表的弹体,初步判断是一颗危险性高的加重手榴弹,且下面可能埋着一个雷窝。
“你退后,让我来!”杜富国让艾岩立即退至安全区域。正当他按照作业规程,小心地清除弹体周围的浮土时,“轰”的一声巨响,弹体突然发生爆炸,杜富国下意识地护住了身后的艾岩。当艾岩转过头时,眼前的一幕让他震惊:躺在地上的杜富国成了一个“血人”,胸前的扫雷服被炸成棉絮状,两只手掌当场被炸飞……
经过三天三夜5次大手术,杜富国从死亡线上被救了回来,却永远地失去了双手和双眼,脸部、胸腹等处也留下触目惊心的疤痕。
人们担心杜富国会从此一蹶不振,但他却以惊人的毅力振作起来。“当兵就要随时准备上战场,上了战场就可能会有牺牲。”他说,“让我来,是我无悔的选择。”
走路跑步,穿衣吃饭,刮脸洗漱……从重新学习生活技能开始,杜富国逐步找到了自己新的生活方向。
“虽然失去了手和眼睛,但我还有嘴和脚。如果可能,我想学学播音,把扫雷故事讲给更多人听。”在家人、部队的帮助下,杜富国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从吐字、发声开始练习普通话,背记稿件全文,成为了军队广播节目的播音员。
杜俊告诉记者,在那次爆炸中,杜富国的肺部和声带、听力也受到了损伤。“富国学得很吃力,但通过一遍又一遍的练习,他的声音渐渐清晰洪亮。他说,虽然自己的水平离专业播音员还差得很远,但就像当初学扫雷一样,即使从零开始,只要不断坚持,一定能进步。”
近日,杜富国结束了治疗,顺利康复出院。“现在富国康复得非常好,在义肢的帮助下,可以做到自己吃饭、洗漱、慢慢写字。”杜俊介绍。
在颁授“八一勋章”和荣誉称号仪式上,当杜富国被授予勋章时,他举起右臂,坚定地行了一个干净利落的军礼。空荡荡的袖管,令人动容。
杜俊说:“党、国家、部队给他这么大的荣誉,我最想对他说:不骄不躁,最大限度地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钱七虎:“当祖国需要的时候,我们就响应号召”


 


2018年,钱七虎在陆军工程大学实验室内。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


 

“学霸加刻苦,这是他成功的基础。”钱七虎院士的博士生、陆军工程大学教授郭志昆正在撰写一本关于钱院士的传记。他介绍说,钱院士从小就是学霸,上初中时,一次因病住院,两个月无法上课,他就在医院自学。出院时正好赶上期中考试,其中平面几何居然考了99分,1分扣在一个符号书写不规范上。
刻苦是钱七虎的鲜明特质。钱七虎在上海中学念高中时,正赶上抗美援朝,上海代表团曾带着他的成绩单去一线慰问志愿军战士:你们在前线英勇杀敌,后方我们的学生在努力学习。
“他看准了什么事,一定要坚持,一定要干好。”郭志昆说,上世纪70年代初,国家有关部门组织全国防护工程技术人员培训,从苏联学成归来的钱七虎被安排为培训教员。当时没有相应的培训教材,需要自行编写。而此时,钱七虎由于长时间伏案工作,得了很严重的痔疮,无法坐着,为了赶时间,他愣是趴在床上完成了教材编写。这也是首部由国内学者完成的关于防护工程的专著。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兴趣,但钱七虎一直坚持把个人理想、兴趣和时代要求、国家民族需要紧密联系在一起。“他总是告诫我们:‘当祖国需要的时候,我们就响应号召。’”郭志昆说。
当个人的兴趣、想法和国家需要发生矛盾时,钱七虎是如何抉择的呢?郭志昆讲述了这样一段故事。
钱七虎中学时曾听电影演员黄宗英作访苏报告,受此影响,他想在高中毕业后去苏联学习水电专业,回来为国家建设水电站。但抗美援朝使我国认识到,没有优良的武器装备和军事工程技术,军队打仗是要吃苦的。为此,国家花了大力气组建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培养军事工程人才。组织上找到钱七虎说:哈军工要挑选优秀学生,组织上考虑就不派你留苏了,就去哈军工。虽然心有遗憾,钱七虎还是毅然服从组织安排。
本科期间分系填志愿,钱七虎被录取到冷门的防护工程专业。但他的学习热情并没有因此受到影响,他一如既往刻苦学习,年年都获评优秀学员,后来被选派到莫斯科古比雪夫军事工程学院学习深造。
上世纪70年代初,戈壁深处的一声巨响,荒漠升起一片蘑菇云……当人们欢呼庆贺之时,一群身着防护服的科研人员迅速冲进了核爆中心勘察爆炸现场,钱七虎便是其中一员。
“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当时,我国面临严峻核威胁环境。在钱七虎看来,如果说核弹是军事斗争中锐利的“矛”,那么防护工程则是一面坚固的“盾”。防护工程是国家的“地下钢铁长城”,“矛”升级了,我们的“盾”就要及时升级。钱七虎带领团队经过艰苦研究,为抗钻地核武器防护工程的设计与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为我国铸就“地下钢铁长城”立下了功勋。
钱七虎总是说,做科研工作,不能仅仅着眼当下看得见的事情,更应该站在国家的全局进行前瞻思考,哪些事情对国家和人民有利,我们的兴趣和爱好就要向哪些事情聚焦。
上世纪90年代初,“城市病”问题还不突出,钱七虎就组织团队研究地下空间。他敏锐地发现,国外一些大都市已经出现交通拥堵、空气污染、城市水涝等问题,地面建设远远跟不上人口增长。如何向地下要空间,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探路,也是我国必将面临的重大现实课题。不久,钱七虎在国内率先提出了开发地下城市空间、发展城市地下物流等创新观点,领衔完成了咨询管理课题《21世纪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利用发展战略与对策》。
钱七虎院士的秘书赵金龙告诉记者,钱院士很自律很节俭,作为拥有少将军衔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按规定他出行可乘坐头等舱,但为了节省经费,他经常让秘书订经济舱。去年过年,一位学生送来一块智能健康监测手表,他硬是不肯收,后来觉得有一定实用性,自己网购了一块。

被授予“八一勋章”后,钱七虎说:“这是国家、军队对我的鼓励。我尽我的余生,还要为我们国家的国防事业作贡献,为我们国家的重大工程作贡献。活到老,革命到老!”


 


聂海胜:“时刻准备,接受祖国的挑选”


 

 



中国航天员聂海胜。新华社发(徐部 摄)


两周前,湖北省枣阳市杨垱镇海胜中学数学老师胡菁接到了老同学聂海胜的电话。每逢学期结束,聂海胜总是会问问家乡孩子们的学习情况,这已成为他多年的习惯。
“即使身体失重,但是心不会失重。太空浩渺无边,低头下望,只有祖国那片土地让我牵肠挂肚,因为那是我们的根。”对于“八一勋章”获得者、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聂海胜而言,“浩渺梦幻的太空能让人看淡浮华虚妄,却会使人对亲情与国家的认识更加深刻。”
2005年,神舟六号飞船直刺苍穹,聂海胜的名字响彻神州。八年后,他担任神舟十号飞船乘组指令长。又一个八年过去,57岁的他担任神舟十二号飞船乘组指令长,成为继景海鹏后我国第二位三探苍穹的宇航员,也是我国执行飞天任务年纪最大的宇航员。
“时刻准备,接受祖国的挑选,这是我们一直坚守的信条。”2021年6月16日,神舟十二号出征前夕,聂海胜表示,作为一名航天员,我们的初心使命就是飞天,也可以说,只有飞行和准备飞行两种状态。只要祖国需要、任务需要,我们都会以最佳的状态、最充分的准备去迎接挑战、履行使命。
除了三巡太空,他还曾为“神五”“神七”“神九”三次任务备份。聂海胜的过往经历,和“三”这个数字有着不解之缘。他曾细数人生中的三次重要转折:第一次,初二那年,父亲去世,差点辍学;第二次,高中毕业招飞入伍;第三次,通过航天员体检。
1964年,聂海胜出生在湖北枣阳一个乡村。八个孩子中,他排行老六。父母是普通农民,一家人全靠几亩地维持生计。每到交学费时,父母总要为几元钱犯愁,东挪西借。初二那年,父亲去世,作为家里唯一的壮劳力,他不得不放弃学业,而老师和母亲一起把他接回了课堂。他后来如愿考上了当地最好的高中——枣阳一中。
“家境贫寒、学习刻苦、团结同学、乐观向上。”高中同学王志向用十六个字概括对聂海胜的印象。
王志向还记得一个细节,当时聂海胜全部铺盖就是一床被子,铺一半,盖一半,“连枕头都没有,就捡两块红砖,再拿张报纸一裹当枕头”。为了省下八毛钱车费,放假回家的时候,40公里的路,他常常选择步行。
当年,宿舍是大通铺。据王志向回忆,聂海胜学习很用功,早出晚归,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入睡、什么时候起床,就为了能在教室里多学一会儿。他成绩不错,数学、物理更是强项,常帮同学解答问题。有一年,学校组织植树,一个同学不小心崴了脚,聂海胜主动把他背回宿舍,还帮忙打饭、扶他去教室,照顾了好些天。
聂海胜的弟弟聂新胜告诉记者,大哥从小就向往军营。胡菁也说,聂海胜一直想考军校,能当飞行员最好。
在聂海胜看来,是部队让他这个苦孩子有了光明的前途。在去航校报到的火车上,接兵的干部给每名新兵发了半斤糖果,不一会工夫就全化在他的嘴里了,“我是咀嚼着甜蜜走向部队的”。
在空军飞行部队的10年间,聂海胜先后驾驶过歼五、歼六、歼七3种机型,安全飞行1480小时,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
1998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成立,通过层层选拔,聂海胜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完成了从航空到航天的转变。
航天员的训练项目,挑战着人体的极限。他们要穿120公斤重的宇航服下水进行模拟失重训练;在飞速转动的离心机里承受8G的离心力,眼泪鼻涕甩得满脸都是;躺在一张倾斜度为负数的床上,头朝下,每次训练都要连躺几天……
“平时训练很辛苦吧?”对老同学关心的询问,聂海胜说了实话:“很辛苦,能坚持。”
聂新胜告诉记者,家人知道他忙,尽量不打扰他。聂海胜回老家的次数屈指可数,有时吃了顿饭,便匆匆返程,家人也都表示理解。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杨利伟曾讲述过这样一个故事,聂海胜备战“神六”时,母亲因脑出血卧病在床,一向少言寡语的聂新胜说了一句话:“哥哥,你放心去飞吧,我们两个一个尽忠,一个尽孝。”
聂海胜曾说过:“人类最老的航天员是77岁,虽然年过半百,但为航天事业拼搏的心依然年轻,只要祖国还需要,我会继续前进。”

 


 

版权所有:bv伟德(中国)国际体育官方网站-始于英国1946  地址:信阳市羊山新区新24大街48号

邮箱:xyvtcszb@163.com  邮编:464000